close

 

1958赤崁夕照再現

   300多年來,赤嵌樓歷經滄桑:從荷據時期的西式城堡到清代的傳統樓閣;從日治的陸軍醫院到光復後的文物館。活生生就是1部台灣史的縮影,也是17世紀以來台南歷史變遷的最好見證。如今被列為國家1級古蹟,也成為台南市最著名的歷史名勝與精神象徵。

位於臺南市赤嵌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的赤嵌樓,原為荷蘭人所建。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,所以也把這座城樓叫做紅毛樓。

 
十七世紀的初葉,荷蘭人兩度入侵澎湖,都被明廷打退。明天啟四年甲子(西元一六二四年)轉佔臺灣,由安平登陸,在一鯤身地方建造奧倫尼亞城;三年後,改名為熱蘭遮城。由於商務繁多,原址不敷使用,加上水源缺乏,乃遷往赤嵌一帶,重建市街。


明永曆八年壬辰(西元一六五二年)郭懷一抗荷事件,引起荷蘭人的警惕,便於次年在赤嵌建造普羅民西亞城,至永曆九年乙未(西元一六五五年)大致完成,這便是初期的赤嵌樓。當時的城樓,背山面海,與數里外的熱蘭遮城遙相對望,互為犄角,控制臺江內海。由於市街繁盛,荷蘭人便以它做為商業及政務的中心。


永曆十五年辛丑 (西元一六六一年),延平郡王鄭成功攻取赤嵌樓,改赤嵌為東都明京,並暫住在城樓內。直到荷蘭人乞降,才和子孫移居熱蘭遮城。鄭成功去世後,赤嵌樓成為火藥、軍械的貯存所。


清康熙六十年辛丑(西元一七二一年)朱一貴之亂,城樓遭到嚴重破壞,連門額鐵字也被取下來鑄造武器。接著幾次地震的肆虐,城樓坍塌,景色更是淒涼。直到乾隆十五年庚午(西元一七五0年)知縣盧鼎梅將縣署移建於赤嵌樓右側,才加以修護管理,定時開放供人參觀,而百昌治八景之一「赤嵌夕照」的美名。

民國五十四年乙巳赤嵌樓做了一次大規模的整修,移除了不少朽木,卸換上許多鋼筋水泥的柱樑。赤嵌樓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建築演變史。從荷蘭式的城堡,迭經歷代的改變,一躍而為中國建築的輪廓。從諸廟雜陳到雙棲並立;從填平城基,到碑林佇立,真是歷盡滄桑,變化萬千!

 

沿磚梯直上二樓,海神廟有古意盎然的樓閣,樑、柱、格扇雕鏤花空,彩繪鮮明;寬敞的露台上散置著各種文物。擺在左右樓梯轉角處的一對石鼓,原是清代台灣縣署舊物,雕鏤精細,刀法純熟。一面刻有花鳥圖案;另一面為動物圖案,其中的猿猴表情生動,十分可愛。露台前還有一對「公較石」,外形像石臼,也是舊日 府城郊商公認的標準量器。

 

此外,石欄杆上的6隻連柱小石獅,光緒12年建築落成時,便已蹲踞在此。繞廟而行,可發覺其後門做成瓶狀,寓有「平安」之意;門楣上的玉兔蕉葉圖案,象徵「玉兔東昇」的吉祥意義。廟內空間寬敞,正廳是文物陳列室。其中與赤嵌樓相關的有「普羅民遮城復原模型」,依此可想像出舊日城堡的模樣。其中最有名的該算是日人小早川篤四郎所繪的「赤崁夕照」真蹟。

 

 照片中人是家慈---民國47年(1958)攝於赤嵌樓海神廟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e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